国民马大姐文化糖果,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成功
09/29
2018
北京奥运会十周年之日,2018年8月8日,马桂敏(行业人称马大姐)荣获“酥糖”、“谷物糖”、“酒霜糖”三项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传承人称号。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酥糖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酒糖霜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谷物糖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马桂敏,作为第四代传承人,分别在酥糖、谷物糖、酒霜糖匠心技艺师承隋寿经(第三代传承人)、马双喜(第三代传承人)、王成(第三代传承人),并于1985年传承创新开启制糖工坊销售。
“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国民酥糖匠心手作掀风潮,传承文化糖果现场巡演经典工艺,留年时光回归传统爱在一起,糖果文化展示馆精美绝伦,留年时光·爱在一起——放飞梦想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最长的纸飞机队列挑战成功……马大姐食品的一系列行动都在将藏在历史长河中的糖文化一点点地呈现在世界面前。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夸父逐日,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匹夫有责……穿越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熔铸为民族之魂。
匠心技艺,创新传承,筑梦中国。这是马大姐食品的制糖哲学。
马桂敏女士,16岁踏入社会,26岁于北京拜师潜心学习研究经典传统糖果生产技艺十数载,从一线工人起,已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在马桂敏女士身上体现了一种工匠精神,那是一种坚韧的知难而进的精神;代表着对细节的完美追求与表达,代表着对产品品质超出常人的苛求。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酥糖制作技艺
马桂敏女士匠心酥糖制作技艺师承武宗元(第二代传人)、隋寿经(第三代传人),继承和发扬了糖果精神,并创新了酥糖的气泡颗粒观察法等明火熬糖工艺技术;以及经过多年的实践,传承并发扬了酥糖十公斤,在5-8分钟,经过拉八把完成白晶透亮、纹理神似大虾的大虾酥最佳制作工艺。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谷物糖制作技艺
“谷物糖”。据记载,公元前270年,赵奢在阏(yan)与之战时,凯旋而归,大为风光。赵王赐田万亩,拓浆百桶。然奢觉战乱之中,拓浆为果腹佳品,遂令,将拓浆、栗菽等谷物熬煮后,切块,便于携带到战场供战士们食用。这就是牛轧糖的中华始祖,谷物糖,后演变为花生糖等。 马桂敏女士
谷物糖制作技艺师承马福祥(第二代传人)、马双喜(第三代传人),将传统经典的谷物糖技艺结合国外先进的牛轧糖制作工艺, 采用特级白砂糖、麦芽糖、特定区域花生米、鲜蛋清等上乘原料,熬煮温度掌握到134°,同时通过搅拌充气,发展研制成了鲜明特色的马大姐牛轧糖制作工艺技术,制作出口感独特的马大姐牛轧糖——“上口脆、入口软、咀嚼香”!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酒糖霜制作技艺
马桂敏女士酒霜糖制作技艺在师承王常海(第二代传人)、王成(第三代传人)后的多年一线糖果制作经验基础上,将酒霜糖古法技艺结合巧克力产品,融会贯通,发扬总结出一套独特的酒心巧克力制作工艺,即数据控制法。
在酒心巧克力制作过程中,讲究严格的材料配比及温度、时间的数据控制。制作过程中,将6kg特级白砂糖,明火熬煮到120°,加入标准定量的白酒,同时在木质磨具中铺上不含水分的面粉、淀粉,进行平铺,刮平,印膜后,用特制的容器将熬制好的浆料浇注在印好的膜孔中,并保证在5分钟内完成浇注,并在48小时内完成烘烤(温度30°)、通风(温度要求20°),冷却等工序,最后采用独特的手工包装糖纸技术,才有今天独具特色的马大姐食品酒心巧克力。